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方法通常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发挥杀灭作用达到切断传播途径、阻止或控制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而致病的目的正确的居家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在居家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安全、有效地做好家庭日常消毒呢?


一、消毒剂的选择
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消毒并非必须用消毒剂,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
一般只需选择最常见的75%酒精或者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次氯酸钠等),即可满足大多数情况的居家消毒使用场景。手、皮肤消毒可选择碘伏或速干手消毒剂。
二、 不同对象的消毒
1.空气
普通家庭中空气无需专门消毒和熏蒸,开窗通风是最好的空气净化方式。
l 开窗时应该注意关闭居室房门,独立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l 不能自然通风的可使用电扇等机械通风方式;
l 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新风系统进行通风;
l 卫生间内应加强开窗通风,或开启排气设备进行通风换气。

2.地面
地面消毒可以使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使用拖把或者抹布进行湿式拖地,待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地1-2遍。
3.电子产品等贵重小件物品
可用75%酒精棉球、酒精棉片进行擦拭消毒。
4.日常物体表面
桌面、台面、门把手、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可以用75%酒精湿巾、1%过氧化氢湿巾或季铵盐湿巾擦拭消毒;或使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一般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5.衣物、被褥等纺织品
在阳光下暴晒4-6小时(应注意翻面,使正反面均能晒到),一般不用特殊消毒;或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季铵盐消毒剂浸泡15-30分钟后,按常规清洗。
6.拖布、抹布等卫生用具
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7.餐(饮)具
最好的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将餐(饮)具完全浸没于水中,从水开时间算起,10到15分钟即可;或使用消毒柜进行消毒;也可用有效氯为250 mg/L-500 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为保证消毒效果,在消毒前应做好清洁工作,去除肉眼可见的污染。
8.食物消毒
· 肉类无需消毒,将其浸泡清洗数遍即可;
· 鸡蛋放置在冷藏或阴凉处,烹饪前需将鸡蛋外壳清洗干净;
· 不易脱水、变质的蔬菜(土豆、萝卜、洋葱等)可在阳台通风放置一段时间;
· 易脱水、变质的蔬菜(青菜、蒜苗、豆芽等)可慢速水流冲洗、浸泡清洗,沥干后储存;
· 米面粮油一般是自动化生产,本身受到污染的机会极小,只要对其外包装消毒即可,不立即食用的,可放在通风处一段时间。
三、注意事项
1.安全性
最常用的两种消毒剂是医用酒精和84消毒剂。
· 使用酒精时不能靠近火源,不可将酒精用于大面积喷洒,防止酒精蒸气导致的燃烧和爆炸。由于酒精挥发性强,容易产生酒精蒸气,在密闭的空间(如门窗关闭的房间)可能导致酒精蒸气聚集,达到爆炸范围,遇到火源则引发燃烧,甚至爆炸。故使用酒精和存放酒精要远离火源,切忌放到厨房等与火源接近的地方。
· 84消毒剂不能和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氯气,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混合使用时,可能产生拮抗作用,不仅会影响原有的消毒效果,也可能造成危害。同样,洗衣液不宜与消毒剂混合使用。
2.做好个人防护
消毒剂浓度并非越高越好,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浓度过高不仅会损坏物体,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配制和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并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止使用消毒剂时对人体造成刺激和损伤。达到消毒时间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3.配备的消毒剂一般为现配现用
议配好后存留不要超过24小时,尽早使用,随着时间推移有效成分会挥发,消毒效果下降。因此,过期的消毒剂消毒效果会打折扣,不建议使用。但可应急使用,可以适当增加用量或消毒时间。
4.居家消毒不宜过度
当存在或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污染,有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时候才需要消毒。
过度消毒会导致正常生活环境中细菌明显减少,对人体免疫刺激不足,反而容易生病;可能引起微生态环境失调和超级细菌的产生;容易诱发身体过敏;还可能损伤皮肤、黏膜、呼吸道,甚至引起中毒